正炒股配资开户_国家审批的配资平台_线上股票配资操作
正炒股配资开户_国家审批的配资平台_线上股票配资操作
你的位置:正炒股配资开户_国家审批的配资平台_线上股票配资操作 > 国家审批的配资平台 > 榄雕曾昭鸿:带着“龙船”去花市,父子携手推广榄雕

榄雕曾昭鸿:带着“龙船”去花市,父子携手推广榄雕

发布日期:2024-02-20 04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92

为了迎接龙年的到来,从事榄核雕刻已有50年的曾昭鸿又忙碌起来:他要带着他最爱的“龙船”,去花市和广府庙会摆摊。“我们已经接到海珠区、越秀区、黄埔区三个花市以及北京路、城隍庙两个广府庙会会场发来的邀请。”

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,让曾昭鸿忙得很开心:“我准备以龙船为主,根据市场需求,做出大的、中的还有小的龙船以及盘龙戏珠挂饰等龙年题材作品,要加紧时间做了!”

学艺之路

观师雕刻“板凳不能冷”

仅一个月就掌握雕刻技艺

广州榄雕已有千年历史,是我国榄雕工艺三大流派之一。秉承岭南文化精神的广州榄雕刻工细腻精微,造型秀丽雅致,线条流畅生动。2008年,广州榄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曾昭鸿,正是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榄雕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1972年,高中毕业的他进入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品厂工作。“厂里总共有象牙、榄雕、国画、木雕4个部门。每个新人进厂,要先画两到三幅画,技术人员对画进行评审后,判定新人去哪个部门。”

善于画微雕的曾昭鸿被分配到了榄雕部门,这得益于他少年时代的“自学成才”。从小学开始,他就喜欢画这类图画。“每一天,学校老师教的每一堂课,我都会在课本上画下来。放学回家父母看到画得乌七八糟的课本,根本不用问就知道当天学了哪节课。”

就这样,有了美术功底的他顺利地来到了榄雕部。但是,想掌握这门手艺,这一步连开始都算不上。“8点上班,5点下班,连续7天坐在那里,就是看师傅干活。”师傅什么都不说,但是想学艺就要先看他做。“中间喝水、去洗手间都行,也可以离开。人不见了,师傅会摸凳子,座位热的没问题,已经冷了,就知道这个学徒缺乏耐性。”从事榄雕,需要个人毅力和情怀。七天后,没有耐心学艺的新人会被退还,换到其他部门。

经过这一关考验后,曾昭鸿又花了一年时间画画,半年外出写生。“要做出一件好作品,构图非常关键,要能想象出它雕好后的样子。所以每做一件榄雕,都要先去外面看实物,比如雕个凤,就去看孔雀,这就是要出外写生的原因。”第一次去越秀公园写生画菊花的场景让曾昭鸿记忆犹新,“当时我们在画画,很多人就在后面围观,紧张到我手都在抖。”

写生结束后,包括曾昭鸿在内的学徒们,又迎来了新的任务:做工具。制作一件核雕作品通常会用到十多把雕刀,这些工具外面买不到,都要自己做。”师傅会给学徒一块钢,自己去煤炉烧红,打成一个钢条,再做成刀。”这些工具看似简单,做起来却不易,足足花了一年时间,学徒们才能把工具做齐全。

就这样,前前后后用了两年半,曾昭鸿终于可以回到工作台跟师傅学雕刻了。

我和其他师兄弟、师妹相比,“拜师学艺的过程中,最辛苦也很荣幸,因为我有两个师傅,一个是师爷,一个是师父。”曾昭鸿的师傅是欧宇仁,欧宇仁的师傅是区伦。在师父和师爷的教导下,曾昭鸿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掌握了榄雕技艺,并且在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品厂一干就是17年。1983年,曾昭鸿的两件作品《龙船》《大宝鼎》获广州市青年发明奖,同时获广州市工艺品创作三等奖;1984年,《宫灯》又获广州市工艺品创作二等奖,同年,《4层龙船》获广东旅游新产品优质奖。

潜心研究

成立工作室“搞创新”

首创榄雕镶嵌工艺

1989年,受世界经济环境影响,象牙原材料和销路均受阻,工厂陷入困境,工人纷纷离开。“高峰期,工厂有700多人,但是到1989年,只剩下不到100人。”曾昭鸿也决定辞职,“不走的话,每个月只有34块钱的工资。那时刚刚当了父亲,这点钱根本养不了家。”

曾昭鸿离开了大新象牙工艺品厂,却没有放弃榄雕这门手艺。“当时一起做榄雕的同事都转行了,只有我坚持到现在。”1989年末,曾昭鸿正式成为了“个体户”,创立昭鸿榄雕艺术工作室。“那个时候人手不足,所以以加工产品为主。”随后,曾昭鸿的作品在陈家祠代销,名声越做越大。2017年,曾昭鸿创办了广州市昭耀榄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

在工厂上班时,曾昭鸿更多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雕刻,“任务比较紧,完不成,奖金就没有了,所以没时间搞创新。”离开大新象牙工艺品厂后,他开辟了新的创作天地。

就在这一期间,他最得意的作品——《中华世纪龙》诞生了。这是一艘两进四层楼阁的龙船,长19厘米,船上200多个人物神态各异,12扇如米粒大小的窗户开合自如,楼阁屋檐上的灯笼迎风飘摇。

在制作过程中,曾昭鸿首创了榄雕镶嵌工艺。镶嵌技术和传统榄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,传统榄雕多使用浮雕技术,而镶嵌技术则糅合了岭南工艺特色,用镂空、通雕等新手法进行雕刻,使得榄雕的立体感更强。而且,凭借此工艺,可以将许多微小的榄雕零件组合起来,打破了榄雕体积小、形状单一的局限性,让作品形式可以更加丰富。

《中华世纪龙》正是由200多个榄核镶嵌而成,其间经历了多次镶嵌失败,“从设计到完成,花了4年时间。”2007年,《中华世纪龙》获得第三届广州市工艺美术精品评比金奖、2009年又获得了“金凤凰”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以及2009年“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”银奖。

曾昭鸿还独立开发了榄核雕刻的镂空工艺,他创作的宫灯、蟹笼、金鱼等,采用镂空工艺,玲珑通透。2004年,其作品“通雕蟹笼”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。

由于曾昭鸿的榄核雕刻技艺精湛,以及对广州榄雕有着突出贡献,先后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“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”称号,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核雕(广州榄雕)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、被广州市国家档案馆选为“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”之一、被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“广州市岗位技术能手标兵”荣誉称号。

父子携手

打造研学传承基地

榄雕技艺走进课堂

在广州晓港公园,路径转角处,总会看到一个很明显的路标指示:曾氏榄雕。顺着路标一路走,就能在绿荫掩映下,到达曾氏榄雕传承基地。

这里,不仅展示着曾昭鸿的大作,还摆放着“非遗二代”——其子曾宪鹏的作品。“从他上小学开始,就喜欢围着我,看我雕刻,所以学得最快。”从小就在爸爸做榄雕的功夫桌旁长大的曾宪鹏,在1998年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榄雕,2002年偶然通过新闻了解到榄雕技艺已被列入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后,决心跟随父亲全身心投入,从事并继承广州榄雕这项手艺,目前也成为了广州榄雕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。

对于非遗而言,以往传统的手艺传承形式多为师傅带徒弟,但由于学艺艰苦、工资待遇低、学艺周期长,很少有年轻人入行后依然能坚持下去。2008年,核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这对父子已是仅存不多的榄雕传承人。

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宣传广州榄雕,曾宪鹏便与父亲开始商量,用更现代化、更简单的方式,改进雕刻工具和出版中、小学,职业学校教材等。除了打造“曾氏榄雕研学传承基地”,父子二人与教育部门合作,让榄雕“走”出工作室,“走”进越秀区、海珠区等中小学校园。通过对广州市中小学的美术老师进行再继续教育培训,让老师们把榄雕技艺作为一门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之美的课程,带进他们的课堂。

目前,“榄雕非遗进学校”活动已经在小学、中学甚至大学开展,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榄雕、喜欢榄雕。

南都广州新闻部

采写:南都·琶洲π记者 伊晓霞

图片:南都·琶洲π记者 冯宙锋